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资讯 > > 正文

今日报丨江苏海门:进万家门、解万家忧!让法治之花绽放基层

2023-06-15 14:57:00 来源:海门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:

基层法治宣传缺乏吸引力、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怎么办?面对群众身边的矛盾、关心关切的问题,如何才能及时化解?……

着眼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,近年来,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立足职能优势,着力推动阵地建设与法治文化同向、惠民举措与群众需求同频、品牌培育与民风构建同步,不断创新法律服务方式,积极推进法治乡村建设,夯实基层依法治理水平。

以普法宣传为“切入点”,推动阵地建设与法治文化同向


(资料图)

“没想到在家门口散步还能‘涨知识’,真有意思!”近段时间,位于四甲镇头桥村的民法典主题微公园“火”了:公园里,法治主题雕塑、普法景观小品、法治宣传标语等元素随处可见,是一个集普法与休闲于一体的法治主题公园,给予村民们新奇体验。

“在这里,不仅能锻炼身体,还能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。”在公园锻炼的村民王志鑫说。

做深做透资源激活文章,推动“法治+美丽”融合,落实“村村有村村优”要求,海门全区打造了“法律明白人”微主题公园、张謇法治文化园、沿江法治文化阵地集群等一批特色多元普法阵地。在“一镇一品”的基础上,定期更新宪法、民法典、党内法规、法治典故等普法宣传内容。同时,充分整合海门区250个法治文化网点现有的“报、屏、廊、亭、墙、栏、堂、场、园、角”等室外以及法治学校、法治图书馆等室内乡村景观阵地,贯通融合“线上+线下”普法平台,加快释放乡村集群矩阵优势,全时空、全方位展现法治内容,让法治文化理念随时随地渗入群众心中,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变“被动普法”为“主动学法”。通过丰富法治表现形式,提升法治供给品质,让乡村既有美丽颜值又有法治内涵。

以法律服务为“支撑点”,推动惠民举措与群众需求同频

“杜律师,村里一对夫妻离婚发生财产纠纷,我对具体细则不熟悉,你来帮着细讲一下。”5月18日,接到海门街道大兴村法律明白人曹裕元电话,村法律顾问李勇来到村民家中,参与调解,为居民以案释法。

“村里设置法律顾问后,专业律师时常进村普法、参与矛盾调解,还为村调解员、法律明白人开展法律培训,村上法治工作越来越规范、高效。”大兴村村书记黄奕峰说。

借力“法律明白人”、“法治带头人”、农村法律顾问等智力支持,利用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活动创建契机,海门区以全区11个镇(街)为单位,以每一个村(社区)为单元,通过赶集“摆摊”讲法律、“田间课堂”话法律等形式,将生动案例与法律法规相结合,以案释法、以法论事,营造浓厚的乡村学法用法懂法氛围。紧盯企业欠薪、工伤赔偿、劳动争议、合同履行等重点风险隐患,为乡村企业定制专属“法律解忧菜单”。此外,依托企业调解室及“链”上工会职工法律援助驿站,组织律师、税务师、会计师等专业力量常态化进企,打造集法律咨询、纠纷排查、矛盾调处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“全链条式”公共法律服务,真正落实“乡村建设推进到哪里,法律服务跟进到哪里”。

以矛盾化解为“突破点”,推动品牌培育与民风构建同步

“感谢黄校长作为老娘舅,为我们化解矛盾,差一点就酿成大错!”在海门三厂街道孝汉村,退休老教师黄冠玉作为人民调解员走家入户,成功调解了一起邻里之间因建房引发的纠纷。而且多年结下了积怨也就此化解,两邻居一起向黄冠玉道谢。

深入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海门区将村干部、网格员、人民调解员、村(居)法律顾问纳入法律保障队伍,建立网格化立体包干责任机制,定期开展矛盾走访摸排,压实分级分类分析研判机制,依法、依理、依情及时化解矛盾纠纷。重点围绕农村土地纠纷、邻里纠纷、民间借贷纠纷等农村常见纠纷的难点,开设分级、分类的专题培训,加强调解队伍专业化建设。深耕地域调解品牌,匠心打造常乐“杨大姐工作站”“老兵张琰工作室”、临江“爱民调解工作室”、悦来“悦月评说理团”等德法共融的品牌调解组织15家,覆盖率达100%。聚焦提高群众法治意识、转变乡风民风,真正把“法治细胞”培育与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、提高农民法治素养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、促进“三治融合”等工作相结合。(张玲玲 王雁玲 张渝铠)

[编辑:奚柯柯]

关键词: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亚洲超市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1   联系邮箱:5 516 538 @qq.com